大湾区物流要素高效整合,广东前5月国际班列开行同比增长114.2%
今年前5月,广东共开行中欧、中亚、东南亚等方向国际货运班列317列,同比去年增加114.2%。
根据海关总署数据,前5月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6.04万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8.3%。其中,5月当月进出口同比、环比分别增长9.6%、9.2%,外贸进出口呈现回暖迹象。
稳外贸是广东这一外贸大省今年的重点工作。广东省内海关通过持续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,充分发挥作为珠三角国内国际双循环“交汇枢纽”的作用,助力稳产业链供应链,全力支持广东稳外贸。
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王侃介绍,“船边直提”“抵港直装”通关模式改革试点已推广至全省主要港口。“陆转水”出口监管模式进一步优化,在陆运物流不畅的形势下,拓宽水运物流通道,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顺。
“一港通”“组合港”助企降本增效
日前,满载花岗岩毛板等货物的驳船“华辉918”号在肇庆三榕港码头办结通关手续,经过珠江水道顺利抵达蛇口港,直接换乘国际航行船舶运往泰国,标志着“深圳蛇口-肇庆三榕”组合港正式启动。
据介绍,“大湾区组合港”“湾区一港通”被列入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项目,项目实施后,企业可在支线港口一次性办结通关手续,实现沿海枢纽港和内河支线港一体化运营,有效提升物流效率。
王侃介绍,以“大湾区组合港”为例,进出口货物可在内河港口办结海关通关手续,通过水运驳船调拨至深圳盐田、蛇口等枢纽港,24小时运输不停歇,实现沿海沿江海口物流无缝衔接,物流整体时长压缩至2天,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率大幅提高,能为企业节省30%的物流成本。
目前“一港通”已覆盖13个码头,“组合港”已覆盖19个码头;今年以来采用“一港通”“组合港”模式运输累计已超过12万标箱。
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,妈湾港建成广东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,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即将建成,以上智慧港口将提供海关全流程信息化支持。海关通过智能管控平台,对船舶、人员、车辆、集装箱等实现“智慧监管”,提高通关效率。
例如,南沙四期为国内智能码头建设提供了“广州方案”, 在全球首次采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,也是全球首例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和5G通信的自动化码头。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IGV车能够把集装箱运输至每一个堆场箱区内,在自动化区域内完成“江海联运”流程,系统性地缩短船舶在港总停时,降低货物周转运输费用。
全力提高出境物流效率
日前,一批导光板、信号转换器、导热胶片等货物在前海综合保税区美邦运通仓库迅速完成订舱、打板、安检等全部航运流程,通过短途驳运安保链顺利运抵深圳机场国际货站,快速出口。
这一高效流程得益于今年5月前海综合保税区货物前置安检功能项目的顺利运行,自此,深圳机场的进出口货物在前海就可实现航空货运全流程贯通。
深圳海关推出“前海离港空运服务中心”,打造了广深港“航空货运登机口”,创新实行航空货运一体化,并叠加中转分拨集拼、“全球中心仓”、口岸非侵入式查验等系列措施。
(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关员验核运输工具及货物信息 林立/摄,图片由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提供)
据介绍,企业可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,打包完成一系列进出口服务功能,送抵香港、深圳、广州三大机场后即可直接“登机”出境,形成了以前海为中心的“全球揽货—前海集聚—机场直飞”进出口贸易生态圈,这一模式为企业节省约30%的物流成本。
今年5月以来,海关总署出台《关于促进外贸保稳提质的十条措施》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》,全力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,实现进出口保稳提质任务目标,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。
广东省内海关全力提高进出境物流效率,助力大湾区物流要素高效整合,发挥南沙港铁路开通优势,支持企业设计多式联运物流方案,通过海铁联运方式将进出口货物在南沙港与湖南、江西等内陆省份间快速运输。
日前,广州南沙港站首趟中欧班列顺利发车,满载着空调、液晶显示屏、灯具等“中国制造”商品的中欧班列从广州南沙港南站驶出,将经由阿拉山口出境,预计15天后抵达欧洲内陆。
广东省内海关积极推动广东国际货运班列高质量开行。今年1至5月,广东共开行中欧、中亚、东南亚等方向国际货运班列317列,同比去年增加114.2%;5月全省班列较4月多开行12列,并新增了4列进口回程班列。(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)
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